Advanced Search

1986 Vol. 3, No. 1

Nuclear Physics
浅表反应和核的折射现象
陈学诗
1986, 3(1): 1-1. doi: 10.11804/NuclPhysRev.03.01.001
Abstract(1727) PDF (535KB)(427)
Abstract:
核的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和少数核子转移反应发生在核的浅表区域,从反应产物的角分布上应该可以得到有关核相互作用势的许多信息。内于核内部的强烈吸收作用,实验测得的角分布只与核外表而的相互作用势(尾部)有关。任何一种形状的核相互作用势,其尾部均可用高斯型函数来近似。以woods—Saxon 形状为例来说明。
原子核由超导态到正常态相变的迹象
杨春祥
1986, 3(1): 2-4. doi: 10.11804/NuclPhysRev.03.01.002
Abstract(2074) PDF (749KB)(453)
Abstract:
早在1960年B.R.Mottelson 和J.G.Valatin 就已指出,原子核的转动将使处于互为时间反演态上耦合成对的核子退耦,当原子核转动频率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科里奥利力将抵消核子间的对相互作用,发生由超导态到正常态的相变。他们预言,对A=180附近的原子核,发生相变的临界角动量大约为12h 左右。
外来核(续完)
Gùnter Herrmann, 诸永泰
1986, 3(1): 5-9. doi: 10.11804/NuclPhysRev.03.01.005
Abstract:
新元素:107号和109号元素在1976年UNILAC 加速器开始运行时,已知的最重化学元素是106号元素。在产生更重的元素时,主要困难是,在现有周期表的终点以外裂变几率的迅速增长。假如在选择的两核熔合的方法中产生了这样的非常重的核,为了克服两个相互作用的带正电的核之间的相互静电排斥,要求弹核有一定的动能。这个带入系统的能量并不完全用以产生新的原子核,余下的能量成为核内的激发能,或热能。
相对论核-核碰撞
R.Stock, 颜家骏
1986, 3(1): 10-17. doi: 10.11804/NuclPhysRev.03.01.010
Abstract:
评述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最新研究。特别是用4π探测器系统、流光室和塑料球深入研究了热平衡和化学平衡建立的机制,这是在压缩火球物质形成所需要的Bevalac 和Dubna 能量下实现的。高密度物质的流体动力流和总的π介子产额确定为高密度阶段的基本探针。对于更高能量,研究了夸克物质形成的条件。在宇宙射线反应中,首批观测到极高的平均横向动量,这和关于相变的可能符号差的预期是一致的。
核沸腾吗?
David R.Dean, 颜家骏
1986, 3(1): 18-21. doi: 10.11804/NuclPhysRev.03.01.018
Abstract:
当两个原子核碰撞时,出现许多小碎片。一种猜测而得的结论是“热”的核物质达到沸腾的程度,并且崩裂成许多“微滴”。
Nuclear Chemistry
超钚元素研究的新计划—LEAP
李文新
1986, 3(1): 22-26. doi: 10.11804/NuclPhysRev.03.01.022
Abstract:
引言1984年,旨在回答美国能源部关于超钚元素研究重要性的评价以及今后方向和前景,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指导下召开了超钚元素研究的工作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化学和核科学家回顾了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在题为“超钚元素研究中的机会和挑战”的会议文件中讨论了超钚元素研究和核稳定性边界拓广的重要性以及潜在的巨大意义。
Application of Nuclear Technology
离子束分析的新进展——介绍第七届国际离子束分析会议
曾宪周
1986, 3(1): 27-29. doi: 10.11804/NuclPhysRev.03.01.027
Abstract(1727) PDF (899KB)(444)
Abstract:
第七届国际离子束分析会议于今年7月7日至12日在西柏林的柏林技术大学召开。这是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专业性国际学术会议。来自36个国家的412名科学工作者向会议提出论文共316篇,参加会议的人数和提出的文章数均居历届之首。从中国去参加会议的共有9人,向会议提出论文共19篇,其中包括特邀报告一篇。
原子物理
P.Armbruster, 张玉虎
1986, 3(1): 30-34. doi: 10.11804/NuclPhysRev.03.01.030
Abstract:
长期以来,实验原子物理不但与基础研究的进展并驾齐驱,而且还是检验新理论的试金石。要是没有原子物理学家们许多巧妙和精密的实验所提供的数据,当今物理所基于的量子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尽管现在在世界最大的加速器上所从事的核物理及主要是基本粒子物理研究已成为科学工作的主要课题,但是,为了更多地理解自然界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考古学中的核物理分析方法
Ю.В.Сивинцев, 王学敏
1986, 3(1): 35-36. doi: 10.11804/NuclPhysRev.03.01.035
Abstract:
最先把物理学方法引进考古学的是加里和克拉普洛特,前者在1720年用岩石学鉴证了英国南部史前遗物巨大石柱群的石板的矿床和年令,后者在1796年通过以显象密度测量法对罗马帝国时代的玻璃密度和成分的测量,确定了古硬币的成分。核物理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开始于1947年,当时利比研究了放射性碳确定年代的技术。
世界上第一个软X射线激光器
B.G.Levi, 刘冰
1986, 3(1): 37-39. doi: 10.11804/NuclPhysRev.03.01.037
Abstract:
在1984年10月于波士顿举行的美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分会上,以丹·马修斯为首的劳伦斯利物莫尔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软X 射线激光器。他们对一百多次的试验发射进行了广泛的测量,其结果表明,激光器在20nm 附近放出的两条谱线不仅在强度上比瞬时发射的要强近700倍,而且其行为也具有激光器的特征。